顯示具有 顱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顱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1/29

關於 創 傷

https://youtu.be/67bI99W5_P8


關於創傷,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回溯到童年時期,挖掘出創傷陰影就可以
撫平創傷,從此天下太平!?

但,事實上,在不斷反芻這些創傷經驗的過程,有沒有可能又創造出來更多的受傷?

我們的心很容易說故事,對於創傷的詮釋,
往往心裡想的和事實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落差,
而這些落差再加上時間的醞釀,往往讓人無法自拔,越陷越深!

透過正念的引導,停止心再繼續說故事,
借助催眠的整理,平衡你對創傷的詮釋,
兩者交互運用,再加上身體的實際調整,
就有機會讓自己從創傷中解脫!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1/01/20

正念靜心 - 花精、顱薦、筋膜

正念靜心
花精、顱薦、筋膜

學習正念、呼吸 放鬆身體的筋膜
讓身體的鬆 帶來心靈的寧靜

🌸 大腦裡的風暴
🌸 身體裡的記憶
🌸 花精能量
🌸 正念、呼吸
🌸 顱薦、筋膜
🌸 迷走神經放鬆

授課講師:蔡東榮、江昇鴻
上課地點:永康.復華五街45號

3/06 • 1:30 PM ~ 5:30 PM
3/20 • 1:30 PM ~ 5:30 PM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2020/12/26

耳穴保健&正念減壓

#耳穴保健 加上 #正念減壓 的方法,
讓疲累的身體可以快速放鬆!




別讓 #焦慮 壓垮你的身體健康!!

週三、週四 耳穴保健時間,
歡迎預約!





#耳穴保健 #正念好眠 
#經絡調整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0/12/18

您是否經常為以下狀況所困擾?

您是否經常為以下狀況所困擾?..



失眠、頭痛、腰痠背痛、經痛、免疫力差、
身心疲勞、對未來茫然無助…



其實不管是何種困擾,都是從您身心傳來的深深呼喚;
呼喚著您,要好好疼愛自己了唷!

好好聆聽身體的呼喚
再大的傷痛都能化為最美好的成長禮物
在邁向身心平衡健康的路上,您不會是孤單的…
歡迎有空來坐坐,一起喝茶聊聊喔!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0/12/11

天下事無奇不有,任何事都有可能......

週四正念 有感...




天下事無奇不有,任何事都有可能......

昨天分享過程裡,看到大家許多的煩惱,
負債、官司、親情、愛情、、、


人生,真的好難抉擇!

其實重要的不是選擇
而是,有勇氣承擔
承擔一切選擇的勇氣!

透過正念引導的練習,
從心出發,認識自己,
你的人生故事,可以很輕易......

週四正念第二堂課,帶你體驗『正念催眠』
瞭解自己,從認識自己的腦袋開始


藉由大腦神經可塑性練習,你將不再被情緒綑綁
活出自在美麗人生!



正念減壓分享列車
每周四上午十點半,準時發車…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別把不開心,想像是很嚴重的事!


據統計,台灣有憂鬱症狀的人,或是
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約占總人口的15%

如果你最近常常覺得心情不好,做事提不起勁,總是不想動…

恭喜你,
你可能跟其他85%的人一樣,
就 只 是 不 快 樂 而 已!

別把不開心,想像是很嚴重的事!

生命中的大小事,總會有不如人意…
但別只是沉淪於不開心
有時候,
你只是需要有人拉你一把
給你一個轉換想法的建議…

正念減壓分享列車
每周四上午十點半,準時發車…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0/03/10

「五腧穴」功能與按摩法 - 養生鍉針

在黃帝內經《靈樞‧九鍼十二原》裡提到,身體氣血流注的方式

經氣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於頭面軀幹,就像河川水流分佈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

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滎、腧、經、合五個特定穴,稱「五腧穴」。
  • 經氣初出,如水的源頭,所以稱「井」,多位於四肢爪甲之側。
  • 經氣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稱「滎」,多位於指(趾)、掌(跖)部。
  • 經氣漸盛,如較大水流灌注,所以稱「腧」,多位於腕(踝)關節附近。
  • 經氣充盛,像水流之長行,所以稱「經」,多位於腕(踝)或臂(脛)部。
  • 經氣統盛深入處,宛如水流匯合,所以稱「合」,多位於肘(膝)部附近。

「所出為井,所溜不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




氣血由源頭流出,由小漸大,最後匯集進入臟腑!

五腧穴主治特點
依《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說:
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
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腧」;
病變於音者,取之「經」;
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

由以上所述,大體上我們在五腧穴的取穴原則,可以歸納為:

  • 井穴,開竅醒神,可用於神識昏迷、心下煩悶。
  • 滎穴,清泄邪火,可用於熱病。
  • 腧穴,可用於週期發作性病症、關節痛。
  • 經穴,可用於喘咳和咽喉病症。
  • 合穴,可用於腸、胃等六腑病症。

平時多多透過五腧穴上的刺激按摩,對身體的保健,能有很大的幫助喔~


未完待續...


好用保健工具:
「鍉針」可以運用在手穴耳穴、與經脈按摩,是個應用廣泛的好工具。

提升氣場能量:
內含珍貴獨特的草本成份與沉香。



跟著點一下一起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