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正念覺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正念覺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7/25

SEL社會情緒學習是賦能的解方,還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劑?

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是賦能的解方,還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劑?




在一個充滿變動與壓力的時代,從學業競爭、人際關係到數位世界的衝擊,我們的下一代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心理負荷。

為此,「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被推上教育改革的浪潮之巔,被視為培養孩子幸福感與韌性的關鍵。然而,當我們急於用「情緒教育」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時,是否不自覺地陷入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


SEL是什麼?建構內在的穩定力量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SEL的完整面貌。它並非單純的「情緒管理」或「EQ訓練」,而是一套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旨在幫助個人發展健全人格所需的核心素養。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CASEL 5 框架,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藍圖,包含五大核心能力:

  1. 自我覺察 (Self-awareness): 準確地感知自身的情緒、價值觀與優勢,建立穩固的自我認同。

  2. 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有效地調節情緒、控制衝動,並設定、追求有意義的目標。

  3. 社會覺察 (Social-awareness): 以同理心理解他人觀點,感受並關懷不同背景的群體。

  4. 人際技巧 (Relationship Skills): 學習清晰溝通、積極合作、和平解決衝突,以建立並維持健康的關係。

  5. 負責任的決策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在考量倫理、安全與後果後,做出具建設性與關懷的選擇。

這五項能力相輔相成,共同塑造一個能夠自我理解、和諧共處、並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個體。理想的SEL教育,是將這些素養融入校園文化、學科教學與家庭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是否只在為壓力鍋洩壓,卻忘了關火?

SEL的理念無疑是前瞻且必要的,但在當前的實踐中,情緒教育確實面臨著被簡化為「應急措施」的風險,從而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

1. 治標不治本:只教孩子應對壓力,卻不減輕壓力源

當代學生面臨的心理困境,往往源於一個系統性的「壓力鍋」——課業壓力、升學主義、家庭期望、同儕比較、社群媒體焦慮……這些是持續加熱的爐火。而許多時候,我們的情緒教育,就像是在教孩子如何巧妙地、安全地為這個壓力鍋「洩壓」。我們教他們正念呼吸、靜心冥想、情緒日記,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技巧,能幫助他們在壓力爆表時暫時獲得喘息。

然而,如果我們只專注於教孩子如何「應對」壓力,卻從未質疑或試圖調整那個不斷升溫的「爐火」,這就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我們等於是將適應不良環境的責任,完全轉嫁到孩子個人身上。

我們沒有去改革那個讓孩子喘不過氣的教育體制,反而要求他們練就一身在高壓下維持平靜的本領。這不僅不公平,也讓情緒教育淪為維持現狀、安撫個體的工具。

2. 技巧化與表面化:提供「情緒急救包」,而非建立「內在免疫力」

為了追求快速、可見的成效,情緒教育很容易被簡化為一套「SOP流程」。課堂上,學生可能學會了辨識情緒的詞彙卡、處理憤怒的標準步驟。這就像是發給每個孩子一個「情緒急救包」,裡面有OK繃和消毒藥水,能在受傷時進行簡單處理。

這固然重要,但遠遠不夠。真正的SEL素養,更像是建立強大的「內在免疫系統」。這需要長時間的內省、深度的師生對話、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敢於暴露脆弱、探索自我、並從錯誤中學習。如果情緒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的技巧訓練,孩子學到的可能只是如何「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人,而非真正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和解。他們學會了壓抑、學會了偽裝,卻失去了真實感受的能力。

3. 異化為新的「績效」與「負擔」

當SEL被納入政策與評鑑,它也可能諷刺地成為新的壓力來源。學校為了達標,可能舉辦了幾場講座、完成了幾份學習單;教師在繁重的行政與教學工作外,又多了一項難以量化的「情緒輔導」任務。

對學生而言,「情緒穩定」、「正向思考」可能變成一種必須達成的「標準答案」。他們害怕展現負面情緒,擔心被貼上「抗壓性差」或「EQ低」的標籤。本應是支持與接納的SEL,反而可能創造出一個「情緒正確」的氛圍,扼殺了真實的情感表達。

回歸初衷,讓SEL成為真正的賦能工程

批評情緒教育治標不治本,並非否定其價值,而是呼籲一場更深刻的實踐。要讓SEL真正成為賦予下一代力量的禮物,我們必須雙管齊下:

  • 向內,深化教育: 我們需要超越技巧,創造一個允許真實、接納脆弱的環境,讓SEL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旅程,而不只是一門課程。

  • 向外,改造環境: 我們必須勇敢地檢視並挑戰那些製造痛苦的壓力源。真正的關懷,是致力於打造一個更人性化、更少焦慮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歸根究柢,我們不能只教孩子如何在風暴中站穩,我們更要努力讓風暴本身平息下來。

唯有如此,SEL才能從短效的止痛劑,蛻變為滋養心靈、賦能一生的維生素。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22

點哥生活有點靈: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





大家好,我是點哥,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節目。
今天我們要再次探索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透過最新的科學發現、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以及正念練習,為我們的身心靈注入更深層次的健康力量,特別是關於一個顛覆我們傳統認知,卻能帶來巨大自由的健康觀念——「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

親愛的朋友們,在這個追求完美的時代,我們被各種健康資訊轟炸,總覺得要吃得最健康、運動最完美、睡眠最充足,才能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但您是否也曾因此感到焦慮、疲憊,甚至因為無法達到「完美」而自我批判?最新的健康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會帶來壓力和反效果。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完美主義」對健康的影響,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擁抱「不完美」,在真實生活中找到更輕鬆、更持久的健康之道。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完美主義與健康」的最新研究。許多人相信追求完美是成功的動力,但在健康領域,過度的完美主義卻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研究發現,健康上的完美主義可能導致:
 * 慢性壓力與焦慮: 對於飲食、運動、睡眠等都要求達到最高標準,一旦無法達成,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和自我批評,進而引發長期壓力與焦慮。
 
 * 飲食失調風險: 過度嚴苛的飲食控制可能導致暴食、厭食或極端節食行為,反而破壞與食物的健康關係。
 
 * 運動傷害與過度訓練: 為了達到理想體態或表現,可能忽視身體的疲勞信號,導致運動傷害或身體過度耗損。
 
 * 睡眠問題: 對於睡眠品質的過度焦慮,反而會干擾自然入睡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 社交孤立: 因為害怕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夠「健康」,可能避免社交場合,導致孤立感。

   這些研究都在提醒我們,健康的道路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充滿彈性的旅程。「做得好」比「做得完美」更重要。 適度的放鬆和彈性,反而能幫助我們更長久地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種「中庸之道」、「不過不及」的養生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陰陽平衡」和「形神合一」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黃帝內經》雖然沒有「完美主義」這個現代詞彙,但它對「過猶不及」的警惕,卻是極其深遠的。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強調萬事萬物都應追求平衡,不能偏執一方。

 而「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這句話並非要求絕對的禁慾或苦修,而是強調「節制」與「規律」。例如「不妄作勞」,並非不勞動,而是不「過度」勞動,避免耗竭精氣。這正是不追求極致完美,而強調適度和平衡的體現。

 * 「內傷七情」是《內經》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如果「過度」,都會損傷臟腑。這種「過度」正是完美主義者常常陷入的情緒陷阱——對達不到目標而產生的憤怒、焦慮、憂思,最終反噬健康。

 最後,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裡的「精神內守」,不僅指心靈的寧靜,也包含不為外物所累,不為過度追求而心神耗散。這與放下對「完美健康」的執著,專注於當下和內在平衡的理念相符。

   因此,《內經》提倡的養生,是一種**「順其自然、寬厚自處」**的智慧,它理解人有七情六慾,身體也有極限,追求的是「適度」和「和諧」,而非絕對的完美無瑕。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古今智慧結合,透過正念來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並促進整體健康呢?

正念,是帶著覺知、不帶批判地活在當下。它能幫助我們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納當下的自己和環境。

您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簡單的「正念不完美練習」:
 1.正念覺察「自我批判」: 當您因為今天沒吃「夠健康」或沒「運動夠」而產生自我批判時,正念地覺察這些念頭,不加評判地觀察它們,然後輕輕地將注意力帶回當下。提醒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明天會更好。」

 2. 擁抱「彈性飲食」: 偶爾享受一頓不那麼「完美」的餐點,並正念地品嚐它,而不是帶著罪惡感。允許自己偶爾放鬆,反而能避免暴飲暴食的反彈。

3.聆聽身體的聲音: 在運動時,正念地感受身體的疲勞程度,不要強迫自己超越極限。當身體需要休息時,就給它休息,而不是盲目追求訓練量。

 4.練習「夠好就好」: 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健康目標設定為「夠好就好」,而不是「最好」。例如,目標是每天走6000步,而不是強求10000步。這會大大減輕心理負擔。

 5. 對自己友善: 像對待一個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當您生病或感到不適時,給予自己溫柔的關懷,而不是苛求和指責。

   透過正念練習,我們學會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納自己的有限性,並從「不完美」中找到力量和自由,讓健康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親愛的朋友們,健康的道路上,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學會接納不完美。最新的健康心理學研究提醒我們放下完美主義的重擔;《黃帝內經》的智慧則指導我們從「中庸平衡」的角度來養生;而正念的練習,則賦予我們覺知並擁抱「不完美」的能力。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對自己溫柔一點,給自己多一點彈性,您將會發現,最深層的健康與喜悅,其實就藏在您每一次「放過自己」的輕鬆之中。

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點哥。祝您身心健康,自在喜悅!我們下次見!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04

睡得好,活的巧!古今智慧點亮你的睡眠密碼

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生活好夥伴—點哥! 
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 




哎呀,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大家是不是都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啊? 
特別是睡眠,常常被我們犧牲。

總覺得「多睡一點」好像就行了,但點哥今天要來跟大家說句真心話:最新的健康資訊告訴我們,睡眠這檔事兒,「品質」絕對比「數量」更重要! 

今天,點哥就要帶大家來一趟古今穿梭的健康之旅,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咱們老祖宗《黃帝內經》的智慧,還有超實用的正念練習,一起來揭開這優質睡眠的神秘面紗!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5/01

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 #正念文獻摘要

書摘引自溫宗堃的學術論文《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該文回應了佛教學者越建東和羅伯.沙夫對當代正念(特別是正念減壓)的批判。



越建東主要從上座部佛教視角質疑西方正念與佛教正念的差異,認為前者目的在於減壓,後者則導向解脫,且西方正念在方法和態度上與傳統不同。

沙夫則批評現代正念運動源於佛教現代主義,簡化了傳統教義且忽略了佛教出世、離欲的本質。

作者反駁這些批判,指出越建東和沙夫的論述多基於對佛教多元傳統的忽視、對文獻的選擇性詮釋以及對西方正念缺乏深入了解,認為當代正念課程與佛教(包括禪宗傳統)有著密切關係,並且兼具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特點。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4/28

生命的盡頭,是一段逐漸向內探索的旅程



「背立轉向」正是臨終心理過程中一個深刻的現象。當經歷了「邊界經驗」後,臨終者彷彿轉過身,不再熱衷於外在世界,而是沉浸在內在的精神領域。

他們可能不再像以往那樣回應外界,如同背對著我們,與過去的自我和現實漸漸疏離。是一種心靈的沉澱與轉化,是從身體、心智到靈性的多層次轉變。

在這個階段,對臨終者的陪伴方式也需要調整。過去的噓寒問暖,可能已無法觸及他們的心靈。

此刻,更需要的是一種理解他們內在狀態的陪伴,靜靜地守護,或許更能傳達我們的關愛。
「背立轉向」的過程中,臨終者可能會經歷沉睡 、譫妄 ,也可能在某個瞬間突然清醒 ,彷彿在與我們告別 ,表達他們對死亡的感知與準備。

理解並尊重這份寧靜的轉變,陪伴他們走完這段回歸內在的旅程,迎接生命最終的安詳。

#背立轉向 #臨終關懷 #生命末期 #心理過程 #靈性探索 #陪伴 #生死療育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3/13

正念減壓(MBSR)應用於帶狀疱疹疼痛管理之實證分析

正念減壓(MBSR)應用於帶狀疱疹疼痛管理之實證分析





三階段呼吸覺察法操作指南

操作步驟

步驟一:環境準備


  1. 姿勢調整:採舒適坐姿(椅凳或地面坐墊),雙腳平放地面,雙手自然置於膝上,脊柱自然延伸。

  2. 環境選擇:建議於安靜空間進行,初期練習可設定計時器(5-10分鐘),避免分心查看時間。


步驟二:基礎覺察階段


  1. 自然呼吸觀察:閉眼或輕垂視線,注意力集中於「鼻孔氣流感」或「腹部起伏」任一錨點,觀察呼吸流動但不控制節奏。

  2. 分心處理:若思緒飄移(如回憶、計劃),以「標記法」輕聲默念「思考」,再將注意力帶回呼吸,避免自我評判。


步驟三:深度整合階段


  1. 感官擴展:逐步將覺察範圍擴展至全身,注意呼吸時胸腔擴張、肩頸放鬆等連動感受。

  2. 情緒接納:若出現焦慮或疼痛感,以「中性描述」取代批判(如:「此刻腹部有緊繃感」),維持觀察者視角。


步驟四:漸進收尾


  1. 身體掃描:結束前進行30秒全身快速掃描,從頭頂至腳趾覺察殘餘張力。

  2. 環境連結:緩慢睜眼,先觀察周遭靜物(如牆面紋理),再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科學實證與應用建議

  • 神經可塑性效益:每日10分鐘練習可增加前額葉灰質密度,提升疼痛調控與情緒管理能力(Seminowicz et al., 2020)。

  • 認知功能改善:研究顯示持續4週練習能顯著提升工作記憶準確度(+23%)與空間注意力反應速度(p < 0.05)。

  • 兒童適用調整:可結合「氣球想像法」引導(吸氣時想像腹部如氣球膨脹),並以3分鐘為單元漸進延長。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4/12/10

關心自己 – 怡然自得

關心自己 – 怡然自得

高雄長庚醫學中心資深物理治療師



長輩們的運動難題,你也有同樣的煩惱嗎?

不少長輩擔心運動的過程會太累、太辛苦,
也害怕自己進了健身房後不知道該怎麼做,
但又不得不面對肌少症的健康威脅。

這些問題其實都有解方!


👇👇👇 點哥的合作夥伴

冠誼老師,是高雄長庚醫學中心16年資深物理治療師,
專業協助長輩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

✅ 運動不一定要很累,只要適度就能有效!
✅ 一對一指導,安全又放心,避免運動傷害。
✅ 針對肌少症進行科學化的訓練設計,

幫助提升肌肉力量,保持身體健康與活力!

健康不等人,現在就行動!
和冠誼老師一起邁向健康、活力的每一天!💪🌟

歡迎前往了解更多或預約專屬諮詢~


【身動心流】核心運動  |【心聆神會】暖心陪談



2024/09/27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一次聚會中昇鴻分享他以前與一位老伯的停車位紛爭過程,從對老伯的行為感到憤怒,然後發現來不及上課的焦慮到第三以觀察者身份看待整個事件過程,並經由「正念」訓練讓他感受到身體抽離現場,用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泰然以對的寶貴經驗。

當下對「正念」是什麼仍是一知半解,沒有概念。

    後來偶然的機會我跟昇鴻談到生活中的一些不順心和情緒反應,昇鴻邀請我至他家,在他的介紹和引導中,從放鬆全身,觀呼吸,專注身體慢慢接觸體會「正念」。

    反覆練習正念呼吸,將感覺集中在自己身體,幾次與雜念的拉扯過程,在昇鴻的引導下漸漸的平息專注呼吸。

奇妙的感覺出現了~

    我在某一個時間點以一個高度看見了自己的模樣,並同時對自己產生憐惜的感覺。雖然是電光火石的片刻體驗,卻讓我有前所未有的強烈感受,難道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觀自在」嗎?

藉由「正念」我提升了(維)度,並在提升的維度中看見並感受到自己的苦難。

    昇鴻將電腦程式設計與正念連結,從觀呼吸,身體掃描,正念行走,正念飲食如同編寫程式指令般將正念的步驟具體化,並以正念時鐘和觀察日記加強對正念的練習和實踐,都是在提供我們提升維度的階梯,讓我們達到善待自己,慈心祝福與感謝他人的心境。

    環境一直存在並影響我們,「心隨境轉」使我們產生各式各樣的情緒,思維而迷失自我,而「心能轉境”是藉由「正念」讓我們找到原本平靜和平的初心,重新面對變化萬千的外界。

「正念就像寫程式」這本書提供讀者以正念為生活方式,找到初相見時的好奇與驚豔,重新發現自己。


林清文 2024/08/20
房地產達人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2024/09/23

在風雨中找尋平靜:正念的智慧與仁慈 -陸洙妘

在風雨中找尋平靜:正念的智慧與仁慈

陸洙妘

    很榮幸受到昇鴻老師的邀請為「正念就像寫程式-電腦老師的人生設計手冊」一書寫推薦序,我是一個中學輔導老師,20多年來在教育現場,陪學生孩子們及家長度過中學階段的生活疑難是我的工作。

    「正念」是最近很熱門的名詞,在很多場域都能見到它的蹤影,很開心見到昇鴻老師這本書的問世,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及與老師親身的體會對讀者深入淺出的介紹正念,甚至提供我們實際操作改變生活的方法,是一本能夠帶領我們進入正念世界的操作指南。

    很開心你也跟我一樣,翻開了這本書,讓我們一起重新改寫我們的生命設計,重新體會正念人生帶來的美好。

迫不及待摘錄我最喜歡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昇鴻老師在書中提到:

「正如天氣和季節總是會變化一樣,我們的心境也會經歷各種起伏。有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環境和事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能為力。相反的,學會接受無法掌控的事物,正是正念的核心。」
「生活中的風浪和挑戰是無法避免的,我們無法掌控所有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順應自然的節奏,接受自己和當下的狀況,就像在風浪中等待它平息一樣。」
「有時候,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我們用力去改變,反而順流而行,等待事情回歸平靜,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仁慈,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允許自己有時候感到無能為力,也是一種成長和自我接納的過程。
正念教會我,無論在多麼風雨飄搖的時刻,內心的平靜才是最珍貴的。」

    在閱讀完畢本書之後,這些語句提醒著總是追求完美的我,順應還有接納,並且對自己仁慈,我突然發現,因著對自己的慈愛,對環境中的他人也長出了更多的體諒與涵容,祝福也在閱讀的你

享受正念!
享受生命!


陸洙妘 2024/08/12
中學輔導老師、教育工作者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2024/09/18

「正念」- 幽暗生命隧道裡的一道亮光 -陳三峰

「正念」- 幽暗生命隧道裡的一道亮光

陳三峰

    在家附近,一隻如同警衛守護一條巷子的流浪狗,被街坊鄰居稱為「顧巷狗」。或許年紀大了,或病了,有一天,看起來病懨懨的牠,已數天沒胃口進食,身旁堆放不少鄰居給牠的食物。

    一位太太的女兒見狀,心生憐憫,叫來獸醫。
    獸醫初步診察後說,「這狗病得嚴重,難救了。」
    不得不請回獸醫,也只能默默為狗狗祈禱。當時夜已深。

    隔天一早,狗狗已死了。

    發現狗狗屍體的另一位太太似乎一肚子火,急速把屍體拖到那位女兒的家門口。還跑來跟我媽媽抱怨,「一早就看到狗死在家門口,真是倒大楣,都是昨晚X太太和她女兒沒把狗帶走……」

    媽答「是啊…」心想,當時狗狗也還沒死,且因當時天暗,才將狗帶到她家門前的路燈下,獸醫才看得比較清楚。

    沒多久,那位好心救狗的太太起床開門,驚見門前死狗,不但沒有任何不悅,還跟我媽媽說,「這狗很有靈性哦!懂得感恩呢!知道我們想救牠,快死了,都還拖著老命到我家門口,……」

    媽媽聽了,暗自偷笑之餘,也只說「是啊!」心想:她能這樣想也好。

    一樣家門口看見死狗,為何兩位太太的反應截然不同?

    差別就在「怎麼想」。而「怎麼想」才最有易於自己的學問就是「正念」

    當我正用心讀著好友昇鴻的大作《正念就像寫程式》,正巧媽媽跟我說了上述故事。已逾九十高齡的媽媽真是個「正念媽媽」,沒上過學的媽媽,壓根不知什麼是「正念」,可她平常待人接物的言行表現,儼然是個「正念大師」。

    「正念」知易行難!

    正如「第四道」大師葛吉夫一生倡導自我覺察;可人在生活中,卻最容易「忘了覺察」。

    「忘了覺察」就無法活在「正念」中;人一偏離「正念」,自然苦惱不斷。倘若能不忘失「正念」而活,再大再多的煩惱也無法常駐心中。畢竟,「心念」對了,能量就對了:能量對了,一切人事物自然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心想事成的關鍵就只在能否將「正念」運用在生活中!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正念」運用自如,昇鴻此書於焉誕生!

    在閱讀昇鴻著作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躍然紙上的,不光是其對正念深入淺出的詮釋,更有著他自身經歷的真摯獨白。本是苦痛的遭遇、障礙的關卡,皆因修習正念,困苦因而化為恩典,障礙反成為學習、成長的動力。「正念」儼然已成為翻轉昇鴻命運的最大關鍵力量。

    既然昇鴻能從「正念」中獲得蛻變成長的力量,深信只要您願意跟著此書一步步走,在生活中落實書中的理念和練習,不管您現在處境如何,面臨再大困難,也會如同在深邃幽暗的隧道中突然看見一道光亮,充滿希望與驚喜。

那光亮來自於「正念」,引導著您逐步走向光明幸福之境,並讓夢想成真!



陳三峰 2024/08/12
作家、身心靈工作者、清涼音文化事業特約編輯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2024/09/13

從0與1到身心平衡 -蔡東榮

從0與1到身心平衡

蔡東榮

    很高興看到昇鴻老師出版了這本電子書,更驚訝於昇鴻老師竟然把0與1這麼硬梆梆的東西與正念想在一起。程式設計與大腦運算思維,細膩的覺察形成邏輯思維的方塊圖。

    所以,讓身體進入正念的狀態,就好像身體進入重新的設定般。

    如果您對於自己的週遭不知如何整理,常常處於不知所措的狀態,

    我想~昇鴻老師的這本書裡的許多觀念值得您思考。


蔡東榮(東哥)2024/08/07
舞動筋靈身心企業社創始人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2024/09/08

身心放鬆的科學正念

身心放鬆的科學正念


腦脊髓液(CSF)在大腦和脊髓周圍起著關鍵的保護與調節作用,對於頭部循環至關重要。它不僅能緩衝外部衝擊,減少大腦受傷的風險,還能穩定顱內壓力,確保大腦的正常血液供應。
此外,腦脊髓液的循環有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保持神經系統的健康運作,通過多重機制支持腦部的血液循環與功能穩定。

科學看正念

如何透過正念身體掃描來促進腦脊髓液平衡達到身心放鬆,這一概念涉及以下幾個科學理論基礎:

1. 副交感神經系統激活: 正念練習通過深呼吸和放鬆身體來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啟動能夠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降低身體的整體緊張度,從而促進生理上的放鬆。這種放鬆狀態有助於降低腦部的壓力,促進腦脊髓液的正常循環。

2. 內分泌系統調節: 正念練習可以幫助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研究顯示,正念可以降低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水平,這有助於改善神經系統的健康狀態。穩定的內分泌系統有助於維持腦內壓力的平衡,支持腦脊髓液的正常流動。

3. 腦部血流動態: 放鬆狀態下,腦部血流動態會變得更加穩定。研究發現,身體的放鬆和緩解壓力可以改善腦部的血液供應,這可能有助於腦脊髓液的循環和排出代謝產物。

4. 心理生理連結: 正念練習有助於提高自我覺察,促進心理健康,從而減少焦慮和壓力。這種心理層面的放鬆可以改善身體的生理狀況,進而影響到腦脊髓液的平衡。

5. 研究支持: 多項研究表明,正念練習能夠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減少壓力和焦慮,進而促進身體的健康。例如,正念冥想被證實能夠減少身體的緊張和焦慮感,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透過正念身體掃描促進身體放鬆,間接支持腦脊髓液的平衡,是基於副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內分泌系統調節、腦部血流動態、以及心理生理連結等多方面的科學理論基礎。

練習正念身體掃描

正念身體掃描,是一種有助於身體放鬆的練習,可以間接支持腦脊髓液的平衡。以下是透過正念身體掃描來促進身體放鬆、達到腦脊髓液平衡的幾個步驟:

1. 選擇舒適的位置: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躺下或坐下,確保你的身體能夠完全放鬆。

2. 專注於呼吸:開始時,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緩慢而深長的呼吸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放鬆。

3. 從頭到腳進行掃描:將注意力逐漸移動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從頭部開始,逐步檢查到脖子、肩膀、手臂、胸部、腹部、腿部,直到腳部。注意每一個部位的感覺,觀察是否有緊張或不適感。

4. 釋放緊張感:當你發現身體某部分有緊張感時,試著放鬆那個部位。你可以輕輕地深呼吸,讓每一次呼氣時放鬆那個部位的肌肉。

5. 維持專注:保持對身體感覺的專注,不要讓心智偏離當下的體驗。如果發現自己分心,輕柔地將注意力帶回到身體掃描上。

6. 感受整體放鬆:隨著身體的放鬆,腦部的壓力也會減少,有助於腦脊髓液的平衡。感受整體的放鬆狀態,有助於提升神經系統的健康。


#正念科學 #身心放鬆的科學 #正念練習

點哥思考
透過正念練習,能夠幫助緩解身體和心靈的緊張,促進整體的健康和平衡。這對於腦脊髓液的正常循環和功能穩定也有積極作用。





跟著點哥學正念

🔥 **新書上架!** 🔥

#Google上架優惠中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正念催眠諮詢:
Add Friend

從電腦程式到正念實踐 -黃如春

從電腦程式到正念實踐

黃如春

    我認識昇鴻是在2017年南華大學的催眠課程上,那時候我們除了催眠還是正念的同學。

    我知道他是一位電腦老師、兩孩子的父親,我感覺他很努力的生活,也很認真的學習。我記得有一回他分享了一堂課的正念,同樣用了電腦程式的概念。只是很不巧的,我對於電腦程式一竅不通,只能留意在他對於正念的學習和認識上的分享。

    事隔幾年,昇鴻出版他的正念書籍,不變初衷的,依然選擇電腦程式與正念,而我也仍然對電腦程式陌生依舊,但是昇鴻這一次用了將近200頁的書寫,闡述他對於正念修習與實踐的方法,並且分享他在正念中獲得的好處:他身為人子、老師、父親、同事、工程師,都在正念的實踐中逐步優化。

    昇鴻用了媽媽炒菜的過程,以及冷氣師傅在高空安裝冷氣的安全技巧做例子,用來解說正念實踐的細部拆解,這一種類比的方式,讓初次接觸正念的朋友,可以有另一種視角來懂得什麼是正念及如何實作。 除了正念的基本概念說明,以及正念的定義,加上用運算思維與正念引導的結合,細細拆解、詳細說明。

    同時昇鴻分享到自己獨特的童年經驗帶來的困擾,在多年後透過正念的練習,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學會正念的溝通,利用專注當下,使自己不再陷入過往的情緒,讓自己成為好兒子、好父親、以及對工作熱忱,對學生有耐心的好老師、好同事。

    在另外一個停車的例子當中,昇鴻利用觀察者的角度,讓整個停車糾紛停止下來,因而在上課的時候,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這類正念實質的好處,我也是親身經歷過。

    在過去的爭執的經驗中,突然有另一個視角在觀察這一切,情緒便在幾個呼吸當中,逐漸減低和穩定下來,願意讓事情順利進行,而不是讓衝動來主導。如果你也經常做正念練習,我確定你也會有這樣的發現。

    昇鴻也在正念的運用工具上面,提到正念覺察日記,更是一項利器。書寫正念覺察日記,初時讓我們必須確實的做覺察練習,並且留下紀錄。透過記錄與數據,在正念態度養成為體質之前,都可以看到自己每一次在事件當中的變化和起落,這變化雖然不是一蹴可及,但一定是一幅朝正向發展的趨勢圖,甚至在書寫當中都可以成為一個正念練習的當下。

    我要對昇鴻再次說抱歉,我可以明白他實踐正念練習的技巧,以及帶來的益處,因為這些都是我所樂意實踐的正念態度,但同時我又從中得到自己未曾注意的學習,例如:正念行走與跳脫框架。關於電腦程式的部分,我不敢隨意回應,畢竟我沒有任何基礎。

    但是我相信我們具足正念的態度,就可以接納和我不同的部分,我相信若是電腦程式理解的人,也許更能明白其中契合與奧妙的地方,我也相信越來越多年輕人是懂得電腦程式的,那麼這本書就可以帶給更多的人獲益。



黃如春(記憶之河) 2024/08/05
德派心智教練
台灣正念學學會正念培訓師、台灣催眠學學會催眠培訓師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跟著點哥一起學正念

2024/09/07

陽明心學-身心療育的正念之道

#王陽明 在《教條示龍場諸生》裡,用簡單四個原則勸導學生們,這四點其實很接地氣:




1. 立志:這就是說要先給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然就像沒方向的船,永遠找不到正確的路。

2. 勤學:有了目標後,接下來就是要努力學習,腳踏實地,不只是讀書,還要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各種學問,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學習的機會。

3. 改過:我們都會犯錯,但關鍵是要願意面對錯誤,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這樣才會進步。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

4. 責善:這點是提醒大家要互相督促、提醒彼此向善,遇到朋友做得不對的地方,要有勇氣指出來,這樣才能一起成長。

這四點,簡單來說就是:先立好志向,然後努力學習,願意改正錯誤,最後再和朋友一起互相幫助、督促向上。這樣的修養方式,就是王陽明希望學生們追求的。

這四個原則如果把正念結合進來,我們可以這樣看待:

1. 立志(正念的意圖):在正念的實踐中,意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或願望,這就像王陽明說的「立志」。透過正念,我們可以清楚地感知內心的渴望和人生的方向,確定我們真正想要追求的事物,而不是隨波逐流。正念的覺察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並在此基礎上設定志向。

2. 勤學(正念的專注):學習不僅僅是讀書,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對當下的專注,這正是正念的核心。無論是在學習或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透過正念保持清醒的意識,觀察自己每一刻的感受和行動。這種「勤學」不只是外在的知識積累,還包括對自我內在狀態的深刻認識,學習如何與每個當下共處。

3. 改過(正念的覺察與轉化):正念教導我們要接受自己,但這並不意味著對錯誤視而不見。相反,正念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覺察,我們能夠看見自己的習慣模式、情緒反應和行為偏差。透過正念的練習,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見自己的錯誤,並且以不評判的態度接納,然後逐步轉化和修正,這和王陽明提到的「改過」如出一轍。

4. 責善(正念的慈悲心):在正念修行中,慈悲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責善不只是指出別人的錯誤,還包含了對他人和自己的關懷和支持。我們可以透過正念修行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心,當我們看到朋友走錯了方向,我們會以善意提醒,而不是批判。這是一種正念的慈悲練習,讓我們在與他人相處時更加善良和富有同理心。

這四個原則與 #正念 也能完美契合:立志,是帶著正念的清晰意圖,勤學,是專注當下的學習,改過,是透過覺察轉化自我,責善,則是以慈悲心與他人共同成長。

點哥思考

王陽明的修養方式和正念的精神實踐,兩者都強調內在的覺察、修正與成長,都是通往身心靈健康的重要途徑。

#身心修練
#龍場悟道 #南華碩專研究 #正念練習



跟著點哥學正念


🔥 **新書上架!** 🔥

#Google上架優惠中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