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正念催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正念催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7/22

點哥生活有點靈: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





大家好,我是點哥,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節目。
今天我們要再次探索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透過最新的科學發現、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以及正念練習,為我們的身心靈注入更深層次的健康力量,特別是關於一個顛覆我們傳統認知,卻能帶來巨大自由的健康觀念——「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

親愛的朋友們,在這個追求完美的時代,我們被各種健康資訊轟炸,總覺得要吃得最健康、運動最完美、睡眠最充足,才能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但您是否也曾因此感到焦慮、疲憊,甚至因為無法達到「完美」而自我批判?最新的健康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會帶來壓力和反效果。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完美主義」對健康的影響,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擁抱「不完美」,在真實生活中找到更輕鬆、更持久的健康之道。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完美主義與健康」的最新研究。許多人相信追求完美是成功的動力,但在健康領域,過度的完美主義卻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研究發現,健康上的完美主義可能導致:
 * 慢性壓力與焦慮: 對於飲食、運動、睡眠等都要求達到最高標準,一旦無法達成,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和自我批評,進而引發長期壓力與焦慮。
 
 * 飲食失調風險: 過度嚴苛的飲食控制可能導致暴食、厭食或極端節食行為,反而破壞與食物的健康關係。
 
 * 運動傷害與過度訓練: 為了達到理想體態或表現,可能忽視身體的疲勞信號,導致運動傷害或身體過度耗損。
 
 * 睡眠問題: 對於睡眠品質的過度焦慮,反而會干擾自然入睡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 社交孤立: 因為害怕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夠「健康」,可能避免社交場合,導致孤立感。

   這些研究都在提醒我們,健康的道路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充滿彈性的旅程。「做得好」比「做得完美」更重要。 適度的放鬆和彈性,反而能幫助我們更長久地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種「中庸之道」、「不過不及」的養生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陰陽平衡」和「形神合一」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黃帝內經》雖然沒有「完美主義」這個現代詞彙,但它對「過猶不及」的警惕,卻是極其深遠的。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強調萬事萬物都應追求平衡,不能偏執一方。

 而「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這句話並非要求絕對的禁慾或苦修,而是強調「節制」與「規律」。例如「不妄作勞」,並非不勞動,而是不「過度」勞動,避免耗竭精氣。這正是不追求極致完美,而強調適度和平衡的體現。

 * 「內傷七情」是《內經》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如果「過度」,都會損傷臟腑。這種「過度」正是完美主義者常常陷入的情緒陷阱——對達不到目標而產生的憤怒、焦慮、憂思,最終反噬健康。

 最後,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裡的「精神內守」,不僅指心靈的寧靜,也包含不為外物所累,不為過度追求而心神耗散。這與放下對「完美健康」的執著,專注於當下和內在平衡的理念相符。

   因此,《內經》提倡的養生,是一種**「順其自然、寬厚自處」**的智慧,它理解人有七情六慾,身體也有極限,追求的是「適度」和「和諧」,而非絕對的完美無瑕。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古今智慧結合,透過正念來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並促進整體健康呢?

正念,是帶著覺知、不帶批判地活在當下。它能幫助我們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納當下的自己和環境。

您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簡單的「正念不完美練習」:
 1.正念覺察「自我批判」: 當您因為今天沒吃「夠健康」或沒「運動夠」而產生自我批判時,正念地覺察這些念頭,不加評判地觀察它們,然後輕輕地將注意力帶回當下。提醒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明天會更好。」

 2. 擁抱「彈性飲食」: 偶爾享受一頓不那麼「完美」的餐點,並正念地品嚐它,而不是帶著罪惡感。允許自己偶爾放鬆,反而能避免暴飲暴食的反彈。

3.聆聽身體的聲音: 在運動時,正念地感受身體的疲勞程度,不要強迫自己超越極限。當身體需要休息時,就給它休息,而不是盲目追求訓練量。

 4.練習「夠好就好」: 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健康目標設定為「夠好就好」,而不是「最好」。例如,目標是每天走6000步,而不是強求10000步。這會大大減輕心理負擔。

 5. 對自己友善: 像對待一個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當您生病或感到不適時,給予自己溫柔的關懷,而不是苛求和指責。

   透過正念練習,我們學會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納自己的有限性,並從「不完美」中找到力量和自由,讓健康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親愛的朋友們,健康的道路上,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學會接納不完美。最新的健康心理學研究提醒我們放下完美主義的重擔;《黃帝內經》的智慧則指導我們從「中庸平衡」的角度來養生;而正念的練習,則賦予我們覺知並擁抱「不完美」的能力。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對自己溫柔一點,給自己多一點彈性,您將會發現,最深層的健康與喜悅,其實就藏在您每一次「放過自己」的輕鬆之中。

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點哥。祝您身心健康,自在喜悅!我們下次見!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21

一場心靈的流動之旅:學員心得分享

#點哥的正念催眠課
第一週學員心得分享:(原文已透過AI修稿)




✨ 催眠初體驗:一場心靈的流動之旅 ✨

上週的催眠課,讓我對「催眠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深深的敬意!🎩

我發現,催眠絕不僅僅是引導,更是一場深度的連結與陪伴。在催眠師與來訪者之間,語言、行為、表情、肢體,每個細節都牽動著彼此的交流。

課堂上,老師強調了「相信」的重要性:相信來訪者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正確道路,而我們作為催眠師,則以中立的視角溫柔引導。這意味著我們要幫助個案提取內在資源、梳理過往經歷,讓他們在放鬆自在的狀態下,感受潛意識的奧秘。

我的體悟與收穫:
 🔔 流動的能量: 我體悟到催眠是一種非常流動的能量,它能帶你回到過去,也能給予未來的自己鼓勵,過程中甚至會有畫面浮現,感受既有趣又舒服。

 🔔 強大的內核: 催眠師不僅要能與來訪者同頻共振、感受並引導,更需要強大的內核能量來保持中立。這份專業與利他之心,讓我由衷崇拜!

 🔔 自我成長: 在學習催眠的過程中,我也同步訓練了自己的意志與感知能力,這不僅能幫助他人,也讓我對「助人者」的核心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觀察到身邊許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苦」,而這份苦背後往往牽引著一份「禮物」。只是,人們常常習慣隱藏內心的痛苦。因此,建立信任、營造親和力,讓來訪者感到舒適自在,成為催眠前至關重要的一步。

非常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希望能學習到更多行為認知的操作技巧!

感謝老師的教導 🙏😊

#催眠 #潛意識 #心靈成長 #自我探索 #助人專業 

#我是點哥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04

睡得好,活的巧!古今智慧點亮你的睡眠密碼

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生活好夥伴—點哥! 
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 




哎呀,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大家是不是都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啊? 
特別是睡眠,常常被我們犧牲。

總覺得「多睡一點」好像就行了,但點哥今天要來跟大家說句真心話:最新的健康資訊告訴我們,睡眠這檔事兒,「品質」絕對比「數量」更重要! 

今天,點哥就要帶大家來一趟古今穿梭的健康之旅,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咱們老祖宗《黃帝內經》的智慧,還有超實用的正念練習,一起來揭開這優質睡眠的神秘面紗!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5/01

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 #正念文獻摘要

書摘引自溫宗堃的學術論文《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該文回應了佛教學者越建東和羅伯.沙夫對當代正念(特別是正念減壓)的批判。



越建東主要從上座部佛教視角質疑西方正念與佛教正念的差異,認為前者目的在於減壓,後者則導向解脫,且西方正念在方法和態度上與傳統不同。

沙夫則批評現代正念運動源於佛教現代主義,簡化了傳統教義且忽略了佛教出世、離欲的本質。

作者反駁這些批判,指出越建東和沙夫的論述多基於對佛教多元傳統的忽視、對文獻的選擇性詮釋以及對西方正念缺乏深入了解,認為當代正念課程與佛教(包括禪宗傳統)有著密切關係,並且兼具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特點。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3/13

正念減壓(MBSR)應用於帶狀疱疹疼痛管理之實證分析

正念減壓(MBSR)應用於帶狀疱疹疼痛管理之實證分析





三階段呼吸覺察法操作指南

操作步驟

步驟一:環境準備


  1. 姿勢調整:採舒適坐姿(椅凳或地面坐墊),雙腳平放地面,雙手自然置於膝上,脊柱自然延伸。

  2. 環境選擇:建議於安靜空間進行,初期練習可設定計時器(5-10分鐘),避免分心查看時間。


步驟二:基礎覺察階段


  1. 自然呼吸觀察:閉眼或輕垂視線,注意力集中於「鼻孔氣流感」或「腹部起伏」任一錨點,觀察呼吸流動但不控制節奏。

  2. 分心處理:若思緒飄移(如回憶、計劃),以「標記法」輕聲默念「思考」,再將注意力帶回呼吸,避免自我評判。


步驟三:深度整合階段


  1. 感官擴展:逐步將覺察範圍擴展至全身,注意呼吸時胸腔擴張、肩頸放鬆等連動感受。

  2. 情緒接納:若出現焦慮或疼痛感,以「中性描述」取代批判(如:「此刻腹部有緊繃感」),維持觀察者視角。


步驟四:漸進收尾


  1. 身體掃描:結束前進行30秒全身快速掃描,從頭頂至腳趾覺察殘餘張力。

  2. 環境連結:緩慢睜眼,先觀察周遭靜物(如牆面紋理),再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科學實證與應用建議

  • 神經可塑性效益:每日10分鐘練習可增加前額葉灰質密度,提升疼痛調控與情緒管理能力(Seminowicz et al., 2020)。

  • 認知功能改善:研究顯示持續4週練習能顯著提升工作記憶準確度(+23%)與空間注意力反應速度(p < 0.05)。

  • 兒童適用調整:可結合「氣球想像法」引導(吸氣時想像腹部如氣球膨脹),並以3分鐘為單元漸進延長。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4/09/27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一次聚會中昇鴻分享他以前與一位老伯的停車位紛爭過程,從對老伯的行為感到憤怒,然後發現來不及上課的焦慮到第三以觀察者身份看待整個事件過程,並經由「正念」訓練讓他感受到身體抽離現場,用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泰然以對的寶貴經驗。

當下對「正念」是什麼仍是一知半解,沒有概念。

    後來偶然的機會我跟昇鴻談到生活中的一些不順心和情緒反應,昇鴻邀請我至他家,在他的介紹和引導中,從放鬆全身,觀呼吸,專注身體慢慢接觸體會「正念」。

    反覆練習正念呼吸,將感覺集中在自己身體,幾次與雜念的拉扯過程,在昇鴻的引導下漸漸的平息專注呼吸。

奇妙的感覺出現了~

    我在某一個時間點以一個高度看見了自己的模樣,並同時對自己產生憐惜的感覺。雖然是電光火石的片刻體驗,卻讓我有前所未有的強烈感受,難道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觀自在」嗎?

藉由「正念」我提升了(維)度,並在提升的維度中看見並感受到自己的苦難。

    昇鴻將電腦程式設計與正念連結,從觀呼吸,身體掃描,正念行走,正念飲食如同編寫程式指令般將正念的步驟具體化,並以正念時鐘和觀察日記加強對正念的練習和實踐,都是在提供我們提升維度的階梯,讓我們達到善待自己,慈心祝福與感謝他人的心境。

    環境一直存在並影響我們,「心隨境轉」使我們產生各式各樣的情緒,思維而迷失自我,而「心能轉境”是藉由「正念」讓我們找到原本平靜和平的初心,重新面對變化萬千的外界。

「正念就像寫程式」這本書提供讀者以正念為生活方式,找到初相見時的好奇與驚豔,重新發現自己。


林清文 2024/08/20
房地產達人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2024/09/23

在風雨中找尋平靜:正念的智慧與仁慈 -陸洙妘

在風雨中找尋平靜:正念的智慧與仁慈

陸洙妘

    很榮幸受到昇鴻老師的邀請為「正念就像寫程式-電腦老師的人生設計手冊」一書寫推薦序,我是一個中學輔導老師,20多年來在教育現場,陪學生孩子們及家長度過中學階段的生活疑難是我的工作。

    「正念」是最近很熱門的名詞,在很多場域都能見到它的蹤影,很開心見到昇鴻老師這本書的問世,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及與老師親身的體會對讀者深入淺出的介紹正念,甚至提供我們實際操作改變生活的方法,是一本能夠帶領我們進入正念世界的操作指南。

    很開心你也跟我一樣,翻開了這本書,讓我們一起重新改寫我們的生命設計,重新體會正念人生帶來的美好。

迫不及待摘錄我最喜歡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昇鴻老師在書中提到:

「正如天氣和季節總是會變化一樣,我們的心境也會經歷各種起伏。有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環境和事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能為力。相反的,學會接受無法掌控的事物,正是正念的核心。」
「生活中的風浪和挑戰是無法避免的,我們無法掌控所有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順應自然的節奏,接受自己和當下的狀況,就像在風浪中等待它平息一樣。」
「有時候,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我們用力去改變,反而順流而行,等待事情回歸平靜,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仁慈,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允許自己有時候感到無能為力,也是一種成長和自我接納的過程。
正念教會我,無論在多麼風雨飄搖的時刻,內心的平靜才是最珍貴的。」

    在閱讀完畢本書之後,這些語句提醒著總是追求完美的我,順應還有接納,並且對自己仁慈,我突然發現,因著對自己的慈愛,對環境中的他人也長出了更多的體諒與涵容,祝福也在閱讀的你

享受正念!
享受生命!


陸洙妘 2024/08/12
中學輔導老師、教育工作者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