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正念催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正念催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10/17

哀莫大於心死、詛咒能殺人

#我是點哥
【❤️ 一句詛咒能殺人,那一句祝福,能不能救人?】




大家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打敗一場大病的,不只是藥物,還有一樣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擁有的東西—「信念」。
這聽起來有點玄,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古老的東方智慧和現代科學,是怎麼在這個點上神奇地相遇的。

第一站:最可怕的不是病,是「心死」了 💔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
這句話真的很有份量。想像一下,當一個人聽到自己得了重病,那種天塌下來的感覺,是不是瞬間就奪走了所有的力氣和希望?
這不只是心理作用喔!科學家發現,當我們陷入極度的恐懼和絕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壓力荷爾蒙」的東西。它就像一個搗蛋鬼,會跑去跟我們身體裡負責打仗的「免疫軍隊」說:「嘿,你們先休息一下啦!」
結果,我們身體裡最忠誠的守衛軍,就被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給「扯後腿」了。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擊垮一個人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那份沉甸甸的絕望。

第二站:喚醒你身體裡的「神隊友」💪
那該怎麼辦呢?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給了提示:「順其自然,跟著身體的節奏走。」
這句話現在有了超酷的科學名字,叫做「心理神經免疫學」(PNI)!🔬
簡單來說,科學家證實了:我們的情緒、想法(心理),真的會透過神經系統,去跟我們的免疫系統「傳訊息」!
當我們開心、平靜、充滿希望時,大腦就會派出「天使信差」,去給我們的免疫軍隊加油打氣,讓他們變得更強壯、更聰明,更有效地去對抗壞細胞。
所以,關鍵來了:我們能不能主動去管理我們的內心,把它從「豬隊友」變成「神隊友」呢?
答案是,可以的!而「催眠」,就是一座幫助我們跟自己身體好好溝通的奇妙橋樑。

第三站:催眠,不是睡著,是「清醒地做一個好夢」✨
催眠不是電視上演的那樣讓你睡著,然後被控制。恰恰相反,它是在一個非常放鬆、專注的狀態下,幫你做到幾件了不起的事:
 * 為未來,畫一張希望的地圖 🗺️
   催眠可以引導我們,清晰地「預見」康復後的美好生活:可能是再次牽著家人的手去散步,可能是吃到那心心念念的美食,可能是重拾某個遺忘已久的興趣。這個「未來的畫面」會像燈塔一樣,在最辛苦的時候照亮前方的路,讓我們知道為何而戰。
   (偷偷說,美國史丹佛大學有個很有名的研究發現,有接受心理支持和自我催眠的癌症患者,不只生活品質更好,平均存活時間竟然是對照組的近兩倍!)
 * 把身體,變成你最挺的戰友 🤝
   在催眠中,我們可以把免疫細胞想像成一支「超級英雄戰隊」,把化療藥物想像成他們的「強力雷射槍」。我們不再是被動地承受治療,而是主動在心裡為這場戰役加油、指揮。我們的心,成了身體最強大的後盾。
 * 給自己,一個溫柔的擁抱 🤗
   催眠也能幫助我們管理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比如疼痛、噁心或失眠。學會讓身心放鬆,就像給自己一個溫柔的擁抱,讓我們有更多的能量和勇氣,去走完這段辛苦的路。

❤️ 最後點哥想說的是:
面對癌症,正規的醫療絕對是我們的倚靠。而催眠這樣的身心療法,並不是要取代它,而是要成為醫療**「最強大的輔助」**。
它幫助我們把那顆「死」了的心,重新點燃🔥,把渙散的力量重新凝聚起來。
因為治療一場病,從來不只是除去壞細胞,更是要把那個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完整的自己」給找回來。

分享給每一位正在為生命奮鬥的勇者,以及陪伴在他們身邊的你。請記得,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



#信念的力量 #身心健康 #癌症輔助治療 #催眠 #正向思考 #自我療癒 #心理神經免疫學 #黃帝內經的智慧
#點哥催眠 #東方意識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22

點哥生活有點靈: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





大家好,我是點哥,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節目。
今天我們要再次探索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透過最新的科學發現、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以及正念練習,為我們的身心靈注入更深層次的健康力量,特別是關於一個顛覆我們傳統認知,卻能帶來巨大自由的健康觀念——「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

親愛的朋友們,在這個追求完美的時代,我們被各種健康資訊轟炸,總覺得要吃得最健康、運動最完美、睡眠最充足,才能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但您是否也曾因此感到焦慮、疲憊,甚至因為無法達到「完美」而自我批判?最新的健康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會帶來壓力和反效果。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完美主義」對健康的影響,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擁抱「不完美」,在真實生活中找到更輕鬆、更持久的健康之道。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完美主義與健康」的最新研究。許多人相信追求完美是成功的動力,但在健康領域,過度的完美主義卻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研究發現,健康上的完美主義可能導致:
 * 慢性壓力與焦慮: 對於飲食、運動、睡眠等都要求達到最高標準,一旦無法達成,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和自我批評,進而引發長期壓力與焦慮。
 
 * 飲食失調風險: 過度嚴苛的飲食控制可能導致暴食、厭食或極端節食行為,反而破壞與食物的健康關係。
 
 * 運動傷害與過度訓練: 為了達到理想體態或表現,可能忽視身體的疲勞信號,導致運動傷害或身體過度耗損。
 
 * 睡眠問題: 對於睡眠品質的過度焦慮,反而會干擾自然入睡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 社交孤立: 因為害怕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夠「健康」,可能避免社交場合,導致孤立感。

   這些研究都在提醒我們,健康的道路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充滿彈性的旅程。「做得好」比「做得完美」更重要。 適度的放鬆和彈性,反而能幫助我們更長久地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這種「中庸之道」、「不過不及」的養生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陰陽平衡」和「形神合一」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黃帝內經》雖然沒有「完美主義」這個現代詞彙,但它對「過猶不及」的警惕,卻是極其深遠的。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強調萬事萬物都應追求平衡,不能偏執一方。

 而「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這句話並非要求絕對的禁慾或苦修,而是強調「節制」與「規律」。例如「不妄作勞」,並非不勞動,而是不「過度」勞動,避免耗竭精氣。這正是不追求極致完美,而強調適度和平衡的體現。

 * 「內傷七情」是《內經》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如果「過度」,都會損傷臟腑。這種「過度」正是完美主義者常常陷入的情緒陷阱——對達不到目標而產生的憤怒、焦慮、憂思,最終反噬健康。

 最後,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這裡的「精神內守」,不僅指心靈的寧靜,也包含不為外物所累,不為過度追求而心神耗散。這與放下對「完美健康」的執著,專注於當下和內在平衡的理念相符。

   因此,《內經》提倡的養生,是一種**「順其自然、寬厚自處」**的智慧,它理解人有七情六慾,身體也有極限,追求的是「適度」和「和諧」,而非絕對的完美無瑕。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古今智慧結合,透過正念來練習「不完美」的健康藝術,並促進整體健康呢?

正念,是帶著覺知、不帶批判地活在當下。它能幫助我們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納當下的自己和環境。

您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簡單的「正念不完美練習」:
 1.正念覺察「自我批判」: 當您因為今天沒吃「夠健康」或沒「運動夠」而產生自我批判時,正念地覺察這些念頭,不加評判地觀察它們,然後輕輕地將注意力帶回當下。提醒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明天會更好。」

 2. 擁抱「彈性飲食」: 偶爾享受一頓不那麼「完美」的餐點,並正念地品嚐它,而不是帶著罪惡感。允許自己偶爾放鬆,反而能避免暴飲暴食的反彈。

3.聆聽身體的聲音: 在運動時,正念地感受身體的疲勞程度,不要強迫自己超越極限。當身體需要休息時,就給它休息,而不是盲目追求訓練量。

 4.練習「夠好就好」: 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健康目標設定為「夠好就好」,而不是「最好」。例如,目標是每天走6000步,而不是強求10000步。這會大大減輕心理負擔。

 5. 對自己友善: 像對待一個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當您生病或感到不適時,給予自己溫柔的關懷,而不是苛求和指責。

   透過正念練習,我們學會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接納自己的有限性,並從「不完美」中找到力量和自由,讓健康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親愛的朋友們,健康的道路上,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學會接納不完美。最新的健康心理學研究提醒我們放下完美主義的重擔;《黃帝內經》的智慧則指導我們從「中庸平衡」的角度來養生;而正念的練習,則賦予我們覺知並擁抱「不完美」的能力。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對自己溫柔一點,給自己多一點彈性,您將會發現,最深層的健康與喜悅,其實就藏在您每一次「放過自己」的輕鬆之中。

感謝您的收聽,我是點哥。祝您身心健康,自在喜悅!我們下次見!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21

一場心靈的流動之旅:學員心得分享

#點哥的正念催眠課
第一週學員心得分享:(原文已透過AI修稿)




✨ 催眠初體驗:一場心靈的流動之旅 ✨

上週的催眠課,讓我對「催眠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深深的敬意!🎩

我發現,催眠絕不僅僅是引導,更是一場深度的連結與陪伴。在催眠師與來訪者之間,語言、行為、表情、肢體,每個細節都牽動著彼此的交流。

課堂上,老師強調了「相信」的重要性:相信來訪者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正確道路,而我們作為催眠師,則以中立的視角溫柔引導。這意味著我們要幫助個案提取內在資源、梳理過往經歷,讓他們在放鬆自在的狀態下,感受潛意識的奧秘。

我的體悟與收穫:
 🔔 流動的能量: 我體悟到催眠是一種非常流動的能量,它能帶你回到過去,也能給予未來的自己鼓勵,過程中甚至會有畫面浮現,感受既有趣又舒服。

 🔔 強大的內核: 催眠師不僅要能與來訪者同頻共振、感受並引導,更需要強大的內核能量來保持中立。這份專業與利他之心,讓我由衷崇拜!

 🔔 自我成長: 在學習催眠的過程中,我也同步訓練了自己的意志與感知能力,這不僅能幫助他人,也讓我對「助人者」的核心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觀察到身邊許多人心中都藏著一份「苦」,而這份苦背後往往牽引著一份「禮物」。只是,人們常常習慣隱藏內心的痛苦。因此,建立信任、營造親和力,讓來訪者感到舒適自在,成為催眠前至關重要的一步。

非常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希望能學習到更多行為認知的操作技巧!

感謝老師的教導 🙏😊

#催眠 #潛意識 #心靈成長 #自我探索 #助人專業 

#我是點哥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7/04

睡得好,活的巧!古今智慧點亮你的睡眠密碼

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生活好夥伴—點哥! 
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 




哎呀,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大家是不是都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啊? 
特別是睡眠,常常被我們犧牲。

總覺得「多睡一點」好像就行了,但點哥今天要來跟大家說句真心話:最新的健康資訊告訴我們,睡眠這檔事兒,「品質」絕對比「數量」更重要! 

今天,點哥就要帶大家來一趟古今穿梭的健康之旅,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咱們老祖宗《黃帝內經》的智慧,還有超實用的正念練習,一起來揭開這優質睡眠的神秘面紗!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5/01

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 #正念文獻摘要

書摘引自溫宗堃的學術論文《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該文回應了佛教學者越建東和羅伯.沙夫對當代正念(特別是正念減壓)的批判。



越建東主要從上座部佛教視角質疑西方正念與佛教正念的差異,認為前者目的在於減壓,後者則導向解脫,且西方正念在方法和態度上與傳統不同。

沙夫則批評現代正念運動源於佛教現代主義,簡化了傳統教義且忽略了佛教出世、離欲的本質。

作者反駁這些批判,指出越建東和沙夫的論述多基於對佛教多元傳統的忽視、對文獻的選擇性詮釋以及對西方正念缺乏深入了解,認為當代正念課程與佛教(包括禪宗傳統)有著密切關係,並且兼具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特點。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5/03/13

正念減壓(MBSR)應用於帶狀疱疹疼痛管理之實證分析

正念減壓(MBSR)應用於帶狀疱疹疼痛管理之實證分析





三階段呼吸覺察法操作指南

操作步驟

步驟一:環境準備


  1. 姿勢調整:採舒適坐姿(椅凳或地面坐墊),雙腳平放地面,雙手自然置於膝上,脊柱自然延伸。

  2. 環境選擇:建議於安靜空間進行,初期練習可設定計時器(5-10分鐘),避免分心查看時間。


步驟二:基礎覺察階段


  1. 自然呼吸觀察:閉眼或輕垂視線,注意力集中於「鼻孔氣流感」或「腹部起伏」任一錨點,觀察呼吸流動但不控制節奏。

  2. 分心處理:若思緒飄移(如回憶、計劃),以「標記法」輕聲默念「思考」,再將注意力帶回呼吸,避免自我評判。


步驟三:深度整合階段


  1. 感官擴展:逐步將覺察範圍擴展至全身,注意呼吸時胸腔擴張、肩頸放鬆等連動感受。

  2. 情緒接納:若出現焦慮或疼痛感,以「中性描述」取代批判(如:「此刻腹部有緊繃感」),維持觀察者視角。


步驟四:漸進收尾


  1. 身體掃描:結束前進行30秒全身快速掃描,從頭頂至腳趾覺察殘餘張力。

  2. 環境連結:緩慢睜眼,先觀察周遭靜物(如牆面紋理),再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科學實證與應用建議

  • 神經可塑性效益:每日10分鐘練習可增加前額葉灰質密度,提升疼痛調控與情緒管理能力(Seminowicz et al., 2020)。

  • 認知功能改善:研究顯示持續4週練習能顯著提升工作記憶準確度(+23%)與空間注意力反應速度(p < 0.05)。

  • 兒童適用調整:可結合「氣球想像法」引導(吸氣時想像腹部如氣球膨脹),並以3分鐘為單元漸進延長。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4/09/27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一次聚會中昇鴻分享他以前與一位老伯的停車位紛爭過程,從對老伯的行為感到憤怒,然後發現來不及上課的焦慮到第三以觀察者身份看待整個事件過程,並經由「正念」訓練讓他感受到身體抽離現場,用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泰然以對的寶貴經驗。

當下對「正念」是什麼仍是一知半解,沒有概念。

    後來偶然的機會我跟昇鴻談到生活中的一些不順心和情緒反應,昇鴻邀請我至他家,在他的介紹和引導中,從放鬆全身,觀呼吸,專注身體慢慢接觸體會「正念」。

    反覆練習正念呼吸,將感覺集中在自己身體,幾次與雜念的拉扯過程,在昇鴻的引導下漸漸的平息專注呼吸。

奇妙的感覺出現了~

    我在某一個時間點以一個高度看見了自己的模樣,並同時對自己產生憐惜的感覺。雖然是電光火石的片刻體驗,卻讓我有前所未有的強烈感受,難道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觀自在」嗎?

藉由「正念」我提升了(維)度,並在提升的維度中看見並感受到自己的苦難。

    昇鴻將電腦程式設計與正念連結,從觀呼吸,身體掃描,正念行走,正念飲食如同編寫程式指令般將正念的步驟具體化,並以正念時鐘和觀察日記加強對正念的練習和實踐,都是在提供我們提升維度的階梯,讓我們達到善待自己,慈心祝福與感謝他人的心境。

    環境一直存在並影響我們,「心隨境轉」使我們產生各式各樣的情緒,思維而迷失自我,而「心能轉境”是藉由「正念」讓我們找到原本平靜和平的初心,重新面對變化萬千的外界。

「正念就像寫程式」這本書提供讀者以正念為生活方式,找到初相見時的好奇與驚豔,重新發現自己。


林清文 2024/08/20
房地產達人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哀莫大於心死、詛咒能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