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9

致良知的日常體悟

探索王陽明心學:致良知的日常體悟




這學期我一直主攻在王陽明的心學研究,發現「致良知」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啟發。
它其實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早已具備一個道德指南,這就是「良知」。

這種良知是我們天生擁有的,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容易被慾望和情緒蒙蔽,讓這個內心的聲音變得模糊。

致良知,就是要把這些私慾清理掉,找回那種內心的明亮與清明。 還有一點我特別有感,就是王陽明提到的「知行合一」。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知道某件事就足夠了,但其實真正的挑戰在於行動。如果我明白了什麼是對的,卻沒有付諸行動,那這種「知」就像是空談,反而會讓我更容易被慾望拖著走。

所以,知跟行應該是合在一起的,不能分開。

此外,王陽明強調「在事上磨」,這一點真的很實際。私慾無時無刻不在干擾我們,我們得在每一個具體的事情上去磨練自己,才能真正做到致良知。如果我只在理論上理解這些道理,而不在生活中去實踐,那一切都只會變成空話。

致良知並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內在的良知,只要時刻警惕私慾,不斷在行動中磨練自己,就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光明。
通過這樣的學習與實踐,生活會變得更加真誠而清明。


#南華碩專研究 #點哥思維 #陽明心學 #哲學諮商

跟著點哥學正念



正念催眠諮詢請洽:
Add Friend

2024/09/27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正念提升我的維度 讓我發現了自己

林清文

    一次聚會中昇鴻分享他以前與一位老伯的停車位紛爭過程,從對老伯的行為感到憤怒,然後發現來不及上課的焦慮到第三以觀察者身份看待整個事件過程,並經由「正念」訓練讓他感受到身體抽離現場,用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泰然以對的寶貴經驗。

當下對「正念」是什麼仍是一知半解,沒有概念。

    後來偶然的機會我跟昇鴻談到生活中的一些不順心和情緒反應,昇鴻邀請我至他家,在他的介紹和引導中,從放鬆全身,觀呼吸,專注身體慢慢接觸體會「正念」。

    反覆練習正念呼吸,將感覺集中在自己身體,幾次與雜念的拉扯過程,在昇鴻的引導下漸漸的平息專注呼吸。

奇妙的感覺出現了~

    我在某一個時間點以一個高度看見了自己的模樣,並同時對自己產生憐惜的感覺。雖然是電光火石的片刻體驗,卻讓我有前所未有的強烈感受,難道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觀自在」嗎?

藉由「正念」我提升了(維)度,並在提升的維度中看見並感受到自己的苦難。

    昇鴻將電腦程式設計與正念連結,從觀呼吸,身體掃描,正念行走,正念飲食如同編寫程式指令般將正念的步驟具體化,並以正念時鐘和觀察日記加強對正念的練習和實踐,都是在提供我們提升維度的階梯,讓我們達到善待自己,慈心祝福與感謝他人的心境。

    環境一直存在並影響我們,「心隨境轉」使我們產生各式各樣的情緒,思維而迷失自我,而「心能轉境”是藉由「正念」讓我們找到原本平靜和平的初心,重新面對變化萬千的外界。

「正念就像寫程式」這本書提供讀者以正念為生活方式,找到初相見時的好奇與驚豔,重新發現自己。


林清文 2024/08/20
房地產達人





🔥 **新書上架!** 🔥

👉 購買連結:
GooglePlay:
https://lihi.cc/vHESL

你有沒有想過,**正念**和**程式設計**可以如何完美結合,帶來生活和學習上的改變?  
這本新書將帶你深入探索正念的世界,分享我在程式設計教學中如何巧妙融入正念的心得與實踐經驗。

不論你是正念新手,還是程式設計的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啟發和驚喜!

🌟 **立即購買**,一起開啟充滿覺察與成長的旅程吧!  


#正念 #程式設計 #新書推薦 #身心靈成長

2024/09/23

以「掉入井中之人」為例,說明心理諮商與哲學諮商的差異

問題:想像一個人掉進井裡,需要幫助才能脫困。





心理諮商和哲學諮商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



1. 心理諮商:


  • 評估與診斷: 心理諮商師首先會評估此人的狀況,如同醫生診斷病情般,試圖找出他為何掉入井中的原因。 他們可能會使用心理學評估工具,例如問卷或量表,來了解此人的心理狀態、生活經歷和環境因素,並試圖找出導致他「掉入井中」的特定原因,例如壓力、創傷、人際關係問題或心理疾病等。
  • 提供解決方案: 根據評估結果,心理諮商師會擬定治療計劃,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例如認知行為療法、行為療法或精神科藥物治療等。 他們可能會教導此人如何應對壓力、改變負面想法、學習溝通技巧或服用藥物來改善情緒。

    心理諮商師的目標是幫助此人「爬出井」,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 強調技術與方法:心理諮商重視以科學方法來研究和治療心理問題,因此諮商師會根據其專業知識和經驗,選擇他們認為最有效的技術和方法來幫助此人。 他們可能會參考心理學研究成果、治療指南或個案分析,來支持他們的治療方案。




2. 哲學諮商:


  • 探索與反思:哲學諮商師不會急於將此人「拉出井」,而是會陪伴他一起探索「掉入井中」的意義。 他們會引導此人反思:這個「井」象徵著什麼?是失敗、失落、困惑,還是人生的困境?
  • 掉入井中後,此人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個經驗如何改變了此人對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
  • 強調自主與思考:哲學諮商師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解決自身問題的內在智慧和力量。 他們會鼓勵此人運用自身的哲學思考能力,來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和解決方案。

    哲學諮商師的角色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透過對話, 引導此人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探索。 他們可能會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提問, 例如:「你認為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你如何定義成功與失敗?」等,來刺激此人思考。

  • 尊重個體差異:哲學諮商師會尊重此人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和人生經驗。 他們不會預設任何特定的價值觀或治療目標,而是以開放和好奇的態度,陪伴此人一起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點哥思維:
  • 心理諮商著重於解決問題,哲學諮商著重於探索問題背後的意義。
  • 心理諮商強調技術與方法,哲學諮商強調自主與思考。
  • 心理諮商試圖將當事人帶回「正常」狀態,哲學諮商則陪伴當事人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

這個比喻僅僅是一個簡化的說明,實際上,心理諮商和哲學諮商的操作過程都比這複雜得多。 此外,兩種諮商方式並非相互排斥,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以相互補充,例如,心理諮商可以幫助當事人處理情緒困擾,而哲學諮商則可以引導當事人反思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觀。






跟著點哥學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