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加利利海一帶的野地裏傳道,當時約有5000人聚精會神地聽講福音;不知不覺地日頭快要平西,耶穌的門徒提醒耶穌說:「天黑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借宿找吃的,因為我們這裡是野地。」
耶穌卻說:「你們可以給他們東西吃。」眾門徒深感為難,因為每人都兩手空空,那有能力買東西給眾人吃呢?
門徒之一的腓力忍不住脫口而出:「聽眾這麼多,即便買20兩銀子的餅,也只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何況這裏是曠野荒地,到哪兒買那麼多的餅呢?」
這時,另一個門徒說:「瞧!那裏有個小孩,帶了5張大麥餅,還有2條小魚。」
耶穌聽後便說:「你們讓大家一排一排地坐下,或100人一排,或50人一排,我們這就分食物給他們吃。」。
門徒們面面相覷,但還是滿腹疑慮地照辦了。
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剖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神奇的是,籃子裏的餅和魚取之不盡,直到大家一個個都吃飽了,還把吃剩的零碎收拾起來後,竟還裝了滿滿12籃子......
♡♡♡♡♡♡
這次個案來找我,是因為感情發展的困擾。
在他的潛意識裡,認為經濟條件不到一定程度,積蓄不到一定標準,是會拖累到別人,無法給另一半幸福,所以遲遲不敢論及到婚嫁。總是覺得,需要再拼一下,努力一下。
不過,卻也因此,和另一半出現了危機。
當我們透過正念催眠,一同探討了潛意識裡的信念時才了解,原來自己匱乏的不是外在的物質財富,要面對的其實是深藏潛意識裡的『恐懼』,那個『擔心自己不夠好的恐懼』!
任何外在的物質條件,基本上都是可以透過潛意識顯化,不論好與不好。
兩個人相處,重要的是......
Home
Archives for 5月 2016
2016/05/31
2016/05/30
2016/05/27
2016/05/26
科學看大腦 (潛意識)
潛意識!?要了解 潛意識和意識(顯意識)的差別。我們要先來了解 『大腦的構造 』。通常,一般大眾普遍會用左腦, 右腦來區分大腦。左腦掌管語言邏輯能力,偏重直線思考。而右腦則注重直覺並傾向以整體而非以細節思考。然而,另一個說法則採取三腦合一的理論。......
2016/05/24
只要是陰天,你的情緒就會被牽動著?
正念動禪日記
今天的身體很特別,陰天的早晨,身體也訴說著沉悶。
圖案來源:HckySo
四十三分鐘的正念動禪瑜伽裡,隱藏著昏沈與驚恐。
似乎只要是陰天,你的情緒就會被牽動著,跟著沉悶!?
這是她今天告訴我的一段話。
身體與潛意識是交互影響,彼此相連的。
內在情緒的作用,透過潛意識運作,是你無法想像的,常常連自己都不自覺!
心靈上的修煉,一定要納入身體的覺察。
今日,透過動禪,釋放了左肩與頸部緊繃壓力,有種清明神爽的感覺。
正念動禪,身與心靈的美麗相遇......。
想了解
#正念動禪:請加好友.........
2016/05/23
親耳所聞、親眼所見都未必是真
在「呂氏春秋」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鍋煮飯,飯快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一些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懷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
內心的自我判斷,有時還會錯誤,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個案分享】
前幾天,個案來做催眠諮詢。
個案多年來一直困擾的問題是,總是不容易信任別人,總覺得別人老是無法合作,每到緊要關頭,事情就會被破壞,或是對方一直想要佔自己便宜,或找自己麻煩。
透過引導,......
2016/05/20
正念覺察計數器-免費下載
學習正念覺察讓自己練習回到當下的方法有很多種方式,其中透過特定聲音的提醒,也能邀請自己將注意力拉回來,覺察當下的身心狀態。教堂的鐘聲,寺廟的鐘聲 這些宗教的法器,不僅僅是器物之鳴,也是神聖時間與神聖空間的傳遞。他能提醒人類被世俗慣性生活所遺忘的存有真理。然而,現代人的都市生活,要聽到鄉間教堂和深山古寺的鐘聲機會並不大......
一則與你有關的潛意識故事 - 生命劇本
當老人還是小男孩的時候, 聽到了一個故事。 有個女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個瓶子,瓶口被軟木塞住。 女人將其打開後,精靈對他說:他願意為女人實現所有願望。 ......
2016/05/19
閱讀太多,但實際應用太少,就會淪為懶惰思考
愛因斯坦說:「任何人閱讀太多,但是實際應用太少,就會淪落為懶惰思考。」(圖片取材自網路分享)資訊爆炸時代,訊息爆量,透過手機3C與媒體,每天都有新訊息不斷的傳入我們的腦袋。只是,這麼多的訊息,是否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呢?當訊息不斷的輸入大腦,除非你讀取的每項內容,都讓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消化、連結,甚至應用。否則你會發現,你會開始同意每一件你讀到的資訊,甚至習慣全盤接受,進一步,你將停止質疑、停止問問題。生活中,生命裡,大量訊息,逐漸形成你的潛意識......自動化反應,自動化回應,自動化生活,腦袋常駐程式將自動佔滿你的大腦空間。想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