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面對孩子的 "推" "拖" "拉" ...


問:面對孩子的"推" "拖" "拉" ...如何是好?





答:
請先想想,大人自己是否也是如此?!

再來,試著建立兩個觀念。
"我能感" 與 "習得無助感"!

當覺得孩子一直有拖延現象時,你的因應之道為何?

要知道,對孩子吼叫:
快一點!,趕快!,動作可不可以加快!...等等

以上,諸如此類的話語,不但無助於孩子的行為,家長的這些舉動只會讓孩子養成,有人催促才會動作的習慣,形成所謂的 "習得無助感"

因為孩子只有單一選項,而這個選項是別人給而自己做不到的,如此以往,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無助感。

有效的做法是,建立孩子的"我能感"

讓孩子一步一步建立起,我可以!,我能做到!,我會自己來!...

建立"我能感",家長首先要停止介入 "孩子的行為"。
決定孩子 "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是干涉。

試著讓孩子明白清楚看見目標,並自己試著執行...

例如:提問

  • 孩子先寫功課,寫完再看課外書?
  • 是先洗澡,再寫功課?
  • 是先寫功課,再洗澡?
  • 早餐要吃十分鐘?還是十五分鐘?

諸如此類...把主控權交回給孩子自己

讓孩子多一點選擇項目,可以自己做決定,絕對會比家長命令來的有效率。

孩子在做選擇的同時,建立起 "我能!","我可以!"...的"我能感",將有助孩子人格自信心的發展。



點一下正念工坊-孩子們的覺察練習課



Add Friend

2019/02/23

音樂所能帶給腦袋的愉悅感 -腦部的多巴胺分泌

播放器傳來對的旋律,你的身體就可能歷經一段奇妙的感受。




你可能心跳加快、瞳孔放大、體溫升高,控制身體活動的小腦變得活躍。就連手臂上的雞皮疙瘩,也站起來了。

為什麼會這樣?這跟腦部的多巴胺分泌有關。

研究顯示,這是因為音樂會刺激酬賞路徑,多巴胺大量分泌,形同讓紋狀體泡在多巴胺中。




紋狀體是前腦的一部分,一旦受到獎勵或動力刺激,就會被激活。
而音樂所能帶給腦袋的愉悅感,似乎與賭博和洋芋片類似。

不過,奇妙的是,實驗發現,當音樂即將進入某些特別的段落,比方說即將進入副歌時,多巴胺會在前幾秒預先大量分泌。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大腦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聽眾,會不斷預測接下來會聽到什麼音樂。

但音樂可能很狡猾,它的節奏可能難以預測,有點像是在挑逗我們的大腦,或是讓多巴胺觸發因子一直處於猜測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的雞皮疙瘩站起來的時候。

當你終於聽到了等候已久的旋律,腦中的紋狀體因感受到多巴胺激增而心滿意足,於是雞皮疙瘩就來報到。。。。。。

影音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WiI4xVXKY


#多巴胺 #覺知 #催眠 #改變意識狀態


催眠諮詢:

Add Friend

2019/02/21

2019春季課程簡介

[點一下正念工坊] 2019春季課程簡介



課程安排中...









Add Friend